《时间的朋友》跨年演讲代表着一份十年的延续,一个二十年的承诺,就像我在年终工作总结中的心境:石赤不夺,坚心守志。告别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4年,聆听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迎接2025年,对我来说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
所有来自未来的好消息,都是我们当下努力的模样。罗振宇老师今年的演讲主题聚焦于“来自未来的好消息”,未来已来,我们如何面对?他通过对全球经济、科技、社会等方面的分析,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。站在全新和独特的视角,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,也许更是机遇、机会。面对未来,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中,而应该积极拥抱变化,不断学习和适应。一如吴晓波《大败局》中提到:“一切都在变化,不要觉得已拥有便是理所当然,所有的理所当然都是由老本兜底,而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。”
个人成长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。我们持续学习,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,培养跨界思维。演讲会众多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,企业需要那些能够快速学习、适应新环境的人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,需要更加注重自我提升,不断拓宽视野。工作中除了自我学习,也要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,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努力,都是未来成功的基石。“寒不累时,则霜不降,温不兼日,则冰不释。”此句出自《论衡》,在自然界中,寒冷需要持续累积,才能达到霜降的临界点;同理,“好消息,不是喧天锣鼓,而是静水流深”,温暖也需要持续多日,才能使坚冰逐渐融化。这个世界上,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事物从量变到质变,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,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持续的力量,就难以产生显现结果,在工作中也是如此。一个成功的项目可能需要无数次的论证、协调、校正、沟通,是每一步的微小铸就了最终的成功。
罗振宇提出“所有来自未来的好消息,都是我们当下努力的模样。”请你务必一而再,再而三,三而不竭,毫不犹豫地拯救自己于水火。想起2023年底那段困难的日子,我曾抱怨工作开展阻力大,相关管理工作及工程接续有困难,总之就是难上加难,而领导对我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——“直面挑战,躬身入局。”今日回首,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,我们干部职工不懈努力,华东公司2024年实现了七千余万的合同项目,我深感自豪!此时我想说,当时的那些困难就是今日的好消息,领导英明的决策力和驾驭问题的能力及我们努力的样子,造就了如今的蒸蒸日上、日新月异的华东公司。“惠州”不在天上,行即到耳!
不同心态,决定结果。简一大理石瓷砖负责人李志林的那句“手里只要有个手电筒,我都会照亮眼前这几步路。”这是一种精神,更是一种信仰、信念、信心,这才是在困境安身立命的“压舱石”。人无信仰没有精神,人无信念没有力量。信仰和信念好比人体的钙,缺钙就会得“软骨病”,就站不稳、立不住、走不动。对自己心中的信仰、信念要像做“礼拜”一样虔诚、执着,让信仰信念成为自己始终不变的人生追求。信心源自内心的一种自信,信心十足的人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力,能够咬定目标、咬紧牙关,始终不分心、不走神,排除万难赢得成功。又如,人悲观只是一个看法,乐观却是一种行动;用行动打破“宿命”论,与其悲悲戚戚去哀怨,不如用积极的心态去行动、去改变,我想这也是对“性格决定命运”的诠释吧。去年年中我偶遇变故,当时我万念俱灰,想着要不就停下吧,歇歇,不去拼、不去搏了,就这样躺着,认命了吧。当时公司领导及身边的亲戚同事给予我鼓励、勇气,让我同命运抗争,让我燃起不屈的斗志!我还有项目需要推进,我还有使命需要完成,我还有团队需要协作,还有领导对我的殷切期待,我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病床上!如今,我已接近全面康复,这也算是我的新生。“命运把我推到悬崖边,我就在这里坐下来,唱支歌给你听。”有时候,若有好机会,就大展拳脚;若没有,那就停下来充实和调整自己。用这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困境,于未来再去回顾,也许就是会心一笑的“故事”。
知常明变者赢,守正出新者进。罗振宇提出了一个在我看来极为重要的观点:凡墙皆是门。这告诉我们,那些打不倒我们的,都将成为让我们变得更强的动力。虽然暂时看来是一种限制,但从长远看,却是一种机会。在不好的事物中看到好的一面,在困境中见机遇。知常明变者赢,守正出新者进。那些能够看到并把握机会,同时又敏锐洞察变化的人,往往能把握先机、胜机。同时,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,勇于创新,不断开拓新局面的人,才能不断向前进步。罗振宇以“行动比思考更重要”作为演讲的结束语,鼓励我辈不要只是停留在思考层面,而应该将思考转化为行动。我想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建议,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呼吁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需要的不仅是智慧,更需要行动力。
这次演讲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示,在新的一年里,我将付诸实践,直面困境,不断学习,积极行动,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(华东公司 姜怀波)